大臺中的主要四條河川豐富了大臺中的面貌更滋養了科技的進步、經濟的發展、文化的多樣性以及歷史演進,本規劃以臺中四大特色發展領域出科技之河、經濟之河、文化之河、歷史之河。配合臺中市政府的四季景觀公園,以春、夏、秋、冬季景觀公園為設置地點。以臺中市市政府為市中心,以多點多面的原則設置,每一位藝術家負責一區季節景觀公園。
1 . 胡棟民- 春季景觀公園
2 . 陳麗杏- 夏季景觀公園
3 . 林建榮- 秋季景觀公園
4 . 鄧惠芬- 冬季景觀公園
5 . 鄧惠芬與連紫伊- 四季景觀公園

大河之舞 - 自然與人文的結合

每一座動人的城市都有一條賴以生存的重要河川。東京都的隅田川、波士頓的查理士河、首爾市的清溪川、倫敦的泰唔士河、臺中的姊妹市聖安東尼奧市(San Antonio, Texas)及爵士故鄉新奧爾良市(New Orleans, Louisiana)的聖安東尼奧河與密西西比河,都是我們造訪這些城市時,不會錯過的重要景點區域,城市的文明總隨著河流孕育成長。臺中市的綠川、柳川、梅川、與麻園頭溪,更是臺中市區景觀上的重要資源與特色,河流在市民心目中總有著獨特的記憶與地位。•在實體上,早期「河流」為城市的提供農業灌溉、工業用水民生用水,現今「河流」肩負城市獨特地景與生態永續平衡的重責大任,•在內涵上,「河流」意味著傳承、延續、累積與成果。「科技之河」、「經濟之河」、「歷史之河」與「文化之河」,代表著臺中市這塊土地上,豐富的傳承與文化之累積,並且匯聚成臺中市民集體的「生命之河」。「舞蹈」最能表現旺盛的生命力與永不放棄的續航力,市政建設的成果正代表著全體市民在臺中市這塊土地上,淋漓盡致地演出。因此我們以<大河之舞‧ 公共藝術>作為臺中市市政中心公共藝術提案主題。本團隊之公共藝術,正是要表彰臺中市新市政中心市政府大樓,為全體市民服務,提供市民盡情演出舞臺之意涵。「大河之舞」也是愛爾蘭踢踏輒拑萓W的一支舞蹈,此舞蹈的精神,正如臺中市近年來的升格與眾多重大建設;包括市政中心、市議會、臺中大都會歌劇院、捷運系統、科技園區、極限運動場、文創園區、都市更新等多項規劃建設,引領市民在經濟、科技、文化、歷史等各層面,躍升至國際的舞臺上。
<大河之舞‧ 公共藝術>的提案中,我們的規劃企圖表現臺中市四個面向的發展領域:科技之河、經濟之河、文化之河、歷史之河,同時象徵市區內最重要的四條溪流:綠川、柳川、梅川、與麻園頭溪。在設置基地的地理上又與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的元素相結合,以展現獨特與多元的臺中城市紋理。透過公共藝術呈現臺中市在地人文思想與空間的關係,從歷史展望未來。如同生命在歷史長河中舞動,在城市中揮灑著活力與夢想,在速度、節奏、旋律中呈現給觀眾一場源遠流長的心靈感動,預表臺中市躍升為「文化大都會」之意象。
大河之舞 - 策劃理念
•春-- 科技之河:象徵國際化與科技的臺中市,由胡棟民創作<河域>。
•夏-- 經濟之河:象徵產業與經濟的命脈的臺中市,由陳麗杏創作<雲河戀>。
•秋-- 文化之河:象徵文化躍升中的臺中市,由林建榮創作<光臨‧ 臺中>。
•冬-- 歷史之河:象徵豐富歷史的臺中市,由鄧惠芬創作<方圓之間>。
科技之擴張與發展,是臺中市躍升為國際化都會的重要關鍵;科技產業結合既有的精密工業優勢與 觀光產業,組成了臺中市最重要的經濟命脈;而富饒之經濟成果成是臺中市文化的培養皿,讓臺中 市有機會邁向國際級的文化大都會;歷代之文化累積造就出獨特的臺中歷史。 如此的繁衍正與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循環不息相呼應。
大河之舞 - 河流意像主題
臺中市四大河川:「綠川」、「柳川」、「梅川」、「麻園頭溪」滋養了大臺中,以往在河川附近發展出大大小小的聚落,如今成就今天的大臺中。雖然如今主要功用是做為市區排水之排水路。但仍是有調節市內氣候宜人舒適之功效。今天臺中的四大面向:科技、經濟、文化、歷史更成就了2012 全球頂尖七大智慧城市,展現與國際接軌的決心。 以臺中市政府為中心所發展的四季景觀公園,四面開放的空間、空間還諸市民的態度,締造臺中市政府親民形象。臺中市府用心規劃的四季景觀公園,若能善加改良利用空間,融入在地特色與大臺中精神、提高民眾參與程度,讓市政府與民眾的互動性提高、加深民眾自主的地方意識以及帶動觀光產業的發展,符合民眾需求並強化其休憩使用性與藝術價值性,極大化臺中精神。